<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查看詳情

        以“城”為本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 中軸線保護區域范圍邊界劃定

        來源: 北京日報   日期:2023-01-30 11:54:06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侗本┲休S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近日正式公布實施,首次明確中軸線保護區域具體范圍邊界,遺產區、緩沖區總面積共51.3平方公里;本市還將以“城”為本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多條文化探訪路留住老城記憶。

          遺產區總面積5.9平方公里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備材料之一,其公布實施將為有效保護管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發揮“壓艙石”作用。

          北京中軸線遺產內涵多元、載體多樣、空間多點,《規劃》統籌考慮遺產及其周邊環境,將保護區域合理劃定為遺產區、緩沖區。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布局于兩側。

          依據《規劃》,承載遺產價值的15處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必要的連接區域,即為總面積約5.9平方公里的遺產區。緩沖區覆蓋面則更廣,包含遺產區周邊且與北京中軸線形成和發展聯系緊密的區域,總面積約45.4平方公里。

          國家、市、區三級聯動的遺產保護管理架構將形成,更好地協調促進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銜接。同時,《規劃》還對產權主體、本地居民、外來游客、專家學者及社會大眾,分別制定鼓勵與支持策略,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遺產保護效能。

          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

          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一系列保護措施,留住市民的鄉愁記憶和老城情懷。

          《規劃》明確,北京中軸線遺產區及緩沖區的遺產環境保護對象主要包括歷史文化街區及其他成片傳統平房區,景觀視廊及城市天際線,歷史城廓、歷史街巷、城市標志物或者標志性建筑群,歷史河湖水系及水文化遺產。遺產區和緩沖區涉及東城區、西城區、豐臺區、朝陽區4個行政區,范圍內居住用地占比約26%,常住人口約84萬人;中軸線全線超過三分之二的區段周邊為歷史文化街區,涉及33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共計約19.3平方公里。

          充分考慮北京中軸線與老城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的格局關系,《規劃》強調以“城”的整體保護達成中軸線遺產環境的保護,推動區域功能優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等多重目標實現,進而實現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讓正陽門文物建筑與雨燕和諧共存、使北京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

          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初步形成

          《規劃》重點提出,本市將建立以首都博物館1個總展覽為主的綜合展示中心,并配合各遺產要素專題展示中心、沿線特色文化驛站、多條文化探訪路串聯而成北京中軸線價值闡釋與展示體系。目前,北京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已初步建設形成,鐘鼓樓到永定門間步行可基本貫通,沿線還設有地鐵8號線、鐺鐺車、北京觀光1號和2號線大巴車等多種交通方式,滿足市民游客的參觀體驗需求。

          數字技術將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兑巹潯访鞔_,將高標準建立遺產監測系統,對遺產保存狀況、自然和社會環境狀況等方面進行監測,提升預防性保護管理水平;建設遺產檔案信息系統,開展重點問題研究,深化對北京中軸線、北京老城的理解與認識。目前,北京中軸線遺產構成要素中的文物保護單位均已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檔案,即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負責管理。(記者 李祺瑤)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百年外灘如何入戲 寧波特色老建筑李宅一年引客3萬

             在剛過去的元旦假期,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寧波老外灘”的人流如織。在老外灘深處,一幢百年老宅“李宅”是很多年輕人駐足的地方,它的大門口掛著“入戲·老外灘”的大標識。   每當夜幕降臨,寧波城的古建老宅大多“入睡”時,這座百年李宅才剛剛“蘇醒”。在這幢百年李宅里,上演了一場場沉浸式的好戲,比如《入戲·... [閱讀]

        •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AI導覽員走馬上任

             日前,國內首位“宋韻文化推廣虛擬人”谷小雨亮相宋韻文化節開幕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并擔任主持人。據了解,谷小雨已作為AI虛擬導覽員“常駐”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為來訪游客互動講解暢聊德壽宮歷史文化,傳頌經典宋詞,同時也能指引展廳內的路線導覽。   德壽宮遺址是南宋臨安城內一處重要的宮苑遺址,是江南園林的集大成作,而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依托遺址原址,以遺址本體及出土物品的保護、研究、收藏和展示為主,同時展示南... [閱讀]

        • 布達拉宮完成超千萬葉珍貴古籍文獻普查登記

             新華社拉薩10月8日電(記者春拉、黃耀漫)記者8日從西藏自治區召開的“西藏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自2018年底啟動以來,各項保護利用工作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超千萬葉珍貴古籍文獻的普查登記工作。   據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局長曲珍介紹,截至目前,西藏已編制完成布達拉宮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利用項目總體規劃(2019-2028年),完成庫房藏3499函49000余冊1230余萬葉、殿堂藏4739函古籍... [閱讀]

        • 桂臺彈弓愛好者“云端”切磋

             7月9日,2022年“桂花杯”廣西(南寧)-臺灣(花蓮)彈弓交流賽以線上方式,分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民族村和臺灣花蓮縣德興運動場同步進行。   活動吸引兩岸彈弓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廣西報名人數超過100人,臺灣報名人數近100人。兩地各選拔8名選手組成團隊,在線上逐個競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廣西南寧隊以111分成績獲得冠軍,臺灣花蓮隊以75分成績獲得亞軍。   本次活動由廣西桂臺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指導,廣西民俗文化協會、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