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查看詳情

        王成福:讓品牌思想看得見

        來源: 中國生活消費網  日期:2022-12-12 16:34:46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互聯網時代,人們每天都被紛至沓來的內容信息纏繞,無論是那些入眼的還是入心的,都促使著記憶系統的新陳代謝大大加快。這仿佛是創作者的一場狂歡盛宴——作品被人看見不再是難事。但在一些冷靜的人看來,這亦是一種悲哀,因為太多作品驚鴻掠影之后再無蹤跡。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無數品牌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它們的每一次品牌革新與露出都意味著可能會被迅速遺忘,如何脫穎而出,如何引人注目,如何歷久彌新,這些都考驗著品牌,更多的是考驗著品牌背后的設計師。
           因為設計師是品牌的第一手推薦人,在品牌及其產品公之于眾的過程中,決定著它能被世人能看到什么。但設計師也分很多種——有些是兢兢業業的記錄者,他們一絲不茍地素描著品牌的輪廓;有些是時尚潮流的追隨者,他們聰明圓滑地填充著品牌的色彩;有些是文化審美的手藝人,他們誠懇執著地雕琢著品牌的靈魂。
           無論哪一種,他們都在尋找著某種方法、某種趨勢、某個未來。
           今天,我們有一次與專業設計師王成福老師對談的機會,帶著這些問題,希望能夠找到品牌設計的破局之法。
        視覺的表與里
           “大多數的商業設計迭代周期在18個月左右。”王成福老師開門見山,但相對寬容,因為以目前內容信息的更迭頻率來講,同質化嚴重的品牌視覺設計有效存留的時間會更短。這意味著品牌視覺要么更新的更加頻繁,要么做得更精更深。
           視覺的重要性,對品牌來講毋庸置疑,它可能是敲開消費者購買欲的一塊磚,可能是讓品牌逆流直上的一尾魚,它能最直接地傳達品牌的理念、觀點、文化。但問題在于,怎樣的設計才能有效傳達呢?
           入行二十余年的王成福老師,曾服務于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有著豐富的品牌設計經驗,他認為視覺設計如果只停留在表面,那將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線條,所有的設計都是如此——從一個點發展成一條線,由一條線演變出一個面,只是點線面的處理,完全可以交給機器,如果設計師的工作僅限于此,那就變得毫無意義。一個視覺設計的內里,才是與品牌建立聯系的關鍵,所有線條都必須有的放矢,這就得考慮,視覺設計如何去表現品牌的理念、文化與思想。
           “這個行業不缺聰明人,大家都能非常精準地找到吸引眼球和流量的點,當然這也是一種美,但難免過于迎合——迎合當下、迎合一時。”加上固定的模板,和廣為流傳的種種手段套路,王成福老師認為現在太多的設計作品類似工業化之下的流水線產品,缺少厚度與溫度,而這才是支撐產品的重要內在。
           “美應該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個品牌都有獨屬于自己的美。”王成福認為,那種美能與人建立情感的連接,能與人產生走心的共鳴,品牌的視覺設計是與消費者的最佳載體,更加擁有它獨特的有內在的美,簡言之就是:讓品牌思想看得見。
        品牌的肉與靈
        “如何讓品牌思想被看見?”王老師提出了一個對大多數設計師來說都非常棘手的問題。
           這得從品牌講起,任何品牌都有它的歷史與現狀,越是偉大的品牌越是有傳承,所有產品也都是歷經革新而來。對服務于品牌當下的設計師來說,當前面對的是品牌的肉身,而需要挖掘卻是品牌的靈魂。
           王成福為我們講述了他為某個汽車品牌的進行設計的經歷。
           該品牌的新款產品需要一個全新的視覺設計,王成福了解到品牌軍工制造的歷史背景以及產品的設計風格和用戶畫像,于是決定以“軍工”的硬朗風格作為視覺設計的靈魂和切入點。
           為此,他專門調查了世界范圍內眾多軍工制造企業的歷史,以學術研究的態度,將蒂凡尼、施華洛世奇等眾多軍工制造企業的文化、軍工美學、前世今生做了深入和嚴謹的研究,包括這些品牌是如何從軍工制造轉型到其他品類,而在這過程中又滲透了多少文化與美學在產品中。通過設計之外更多維度的探索與研究,王成福創作的品牌設計既為該產品的面世賺足了眼球,讓廣大軍事迷們興奮不已,又把該品牌的底蘊和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完美兼顧了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商業考量和用戶滿意度。
           “不同于商業設計,文化設計的生命周期會延長到36個月。”近年來,王成福老師主理過諸多文化設計,如2008年奧運會天津場館、故宮宮禧的婚嫁禮服、西安城市品牌形象打造等,在王成??磥?每一個設計的背后都是一場文化的學術研究,這讓他興奮不已而且樂趣其中,比起商業品牌的視覺設計,這些文化設計到最后留下來的不只是品牌視覺的煥然一新,更有設計師本人對這份行當執著與敬畏的信仰。
        設計的道與術
           從商業設計師到文化設計師的轉型過程中,王成福老師的認知與創作理念也發生了變化。
           “設計就是讓好的東西看得見——讓思想看得見、讓文化看得見、讓人格看得見。”王老師的理念里,設計師的個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同質化嚴重的當今,個性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許多人對“好用的”、“好看的”、“好接受的”趨之若鶩,但流行過后,一無所存。
           “我們要盡量多做一些有時代傳承意義、有文化留存意義的設計。”王成福老師說這句話時,眼里的光彩讓人難忘。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視覺設計賦予品牌的價值在哪里,而只有從文化出發的設計,才能源遠流長,根深本固。
           作為一位文化設計師,王成福老師的工作當中“道”占了百分八十,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習與研究,包括文化洞察、文化再生、文化植入、文化認同、文化落地等,百分之十的行業與企業的DNA梳理。“設計不能全都是苦思冥想,也不能僅僅靠著靈光乍現,當我們把道的工作做足、做好,剩下的20%的設計應該是自然而然的。”
           道與術,不只是文化設計師追求的工作方法,更是他們對不同品牌內涵的尊重與打磨,如同人本身,金玉其外固然重要,神清氣華更得修煉。文化設計師要做的,不僅是讓品牌被看見,還要將品牌的思想與內涵被看見,被聽到,被共情。
           道在心中,術在手中,將設計作品為品牌鑲金嵌玉,同時作為藝術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染力,這是文化設計師的職業使命,也是王成福一直在努力而為的事。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第八屆湖湘動漫月暨首屆湖南數字文化嘉年華開幕

            近日,2022第八屆湖湘動漫月暨首屆湖南數字文化嘉年華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鴨嘴公園正式開幕。本屆湖湘動漫月以“潮起湖南,數創未來”為主題,囊括了1個馬欄山數字文化系列活動、1個長沙(國際)動漫游戲展覽活動、1個“創谷”論壇和大賽活動、1個“國際合作活動”以及系列同期體驗活動等。   本屆湖湘動漫月瞄準數字文化發展新前沿、專業展覽與嘉年華體驗相結合、文化和科技相結合、弘揚優秀傳統... [閱讀]

        •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繁榮新聞... [閱讀]

        • “新文藝 新傳播”系列分享會第三場培訓活動即將召開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新文藝 新傳播”系列分享會第三場培訓活動,將于2022年7月28日,在北京京藝空間·梨園書社召開?;顒蝇F面向廣大文藝院團、文藝工作者發出邀請,就“如何運用新媒體形式傳播傳統文藝”進行交流探討。   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媒體研究院書記盧迪,就《5G時代的融媒體傳播與新媒體應用》這一主題進行... [閱讀]

        • 大美非遺|平遙推光漆器再現“流光溢彩”

             平遙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漆器之一。平遙推光漆器制作分為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工序。其中,描金彩繪工藝,反復推光讓漆器看上去流光溢彩。   作為國家級非遺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薛生金從事推光漆器的研究已有60多年。他培養出200多名徒弟,恢復生產了失傳的堆鼓罩漆,并將推光漆器髹飾工藝由過去的3種增加到20多種。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