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部門正在借助“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重新梳理蜚聲中外的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7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的消息顯示,目前,“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內蒙古區科研工作已全面啟動。
即日起,考古部門陸續開始對柳河上游、老哈河上游、教來河流域等區域性考古調查及赤峰松山區彩陶坡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旨在進一步厘清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聚落形態、功能分化及其在紅山文化社會復雜化進程中的作用和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發源于中國東北地區西南部的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遺跡之一,遺址主要分布在燕山以北的大凌河和西遼河上游地區。
“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于2021年底獲中國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復,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牽頭,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實施。
“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是“考古中國”項目中的相關項目。
“考古中國”項目是“十三五”期間中國國家文物局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研究工程。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認為,“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最大的意義在于:通過考古發掘可進一步證實紅山文化對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貢獻和意義,認識多元一體中華文明中的“紅山元素”,豐富并完善中華文明起源的理論體系。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在世界傳統建筑體系中,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建筑是以木結構建筑為主,其中又以中國的木結構建筑發展最早也最為成熟,影響深遠。其營造技藝一直傳承至今,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徽派民居等大眾熟知的居住空間,都是這一技藝的代表作。 木結構營造技藝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主要連接方法,以模數為設計和加工生產的尺度標準,以“八大作”為主要施工內... [閱讀]
新華社鄭州電(記者桂娟、雙瑞、任卓如)走進鄭州航空港區的苑陵故城遺址公園,秦漢風格的闕樓氣勢恢宏,園中紅梅綻放,游人興致盎然,古老遺跡成為現代生活中的和諧一景。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以鄭州為中心的嵩山地區孕育了連綿不斷、傳承有序的華夏文明,也留下了分布密集、價值珍貴的文物“富礦”。 如何讓陳列在廣闊大地的遺產“活”起來? 2017年至今,鄭州市全面開展生態保遺工程,推進古遺址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 [閱讀]
記者李建斌15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后石村清理發掘出38座商周時期古墓葬,兩座為商代墓葬。其中,編號為M32的商代墓葬是目前在晉陜高原黃河兩岸發現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商代墓葬。出土的特殊形制青銅短劍為國內首次發現,是近年來晉陜高原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本次發現的墓葬群,位于后石村東北,當地人稱“中和塬”。據介紹,該區域在早年的文物普查中已有線索,曾采集到廟底溝二期、商、東周時期陶片,當時登記為&l... [閱讀]
新華社南京2月15日電(記者朱筱、陸華東)記者從江蘇省連云港市博物館獲悉,該市海州區發現一處唐代建筑基址,其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475.72平方米。 考古發掘出的遺跡顯示,該建筑基址為一處坐北朝南的兩進院落,自南向北共保留有21個遺跡單位,包括踏步、門道、庭院、水井、甬路、回廊、月臺、散水、柱洞、廁所、門房1間、東西廂房5間、北正房5間。 考古人員介紹,此次發掘的建筑基址未發現帶有明確紀年的遺物,考古人員依據其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及層位打破關系來初...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