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黃瓦白階綠樹,70多座宮殿、9000余間房屋,還有護城河、城門、角樓……用樂高積木搭建的微縮版故宮,出現在廣東番禺的一間工作室門口,引來過往人們駐足拍照。
“作品占地10平方米,運用了大約70萬個樂高零件,歷時9個月搭建完成。”創作者黎十一郎說。
黎十一郎本名黎志寧,是位80后,2008年開始接觸樂高。每天創作兩三個小時,拼拼拆拆,樂在其中。2014年,黎志寧的首個原創樂高作品問世,逐漸有了名氣。
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年,從未去過北京的黎志寧,決定以故宮為原型進行創作。
創作之前,他仔細查閱資料,在圖紙上標注出建筑的位置,結合自己的理解,邊搭建邊修改。作品中,黎志寧引入比例概念,從午門開始是按照1∶1的比例搭建,此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逐漸進行微縮,大中小比例互相交疊。“由于場地和設計的局限,只有通過微縮才能把四大門、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和慈寧花園等建筑元素呈現出來。”不同比例在整體效果上顯得協調,也是作品的亮點所在。
“難點在于要在大量庫存里找到想要的零件,還要在分拆拼接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讓過渡場景的轉接位更自然。”黎志寧說。
黎志寧回憶,在作品底板最后拼接組裝時,他發現有一塊底板上的建筑大小與其他部分不一致,為了在約定日期前完成作品,他花了一周時間調整。
功夫不負有心人,作品火了,黎志寧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沒想到這么火,許多朋友都希望我多出一些中國風的作品。”黎志寧說,自己的初衷是創作一件反映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的作品。
隨著關注自己的人越來越多,黎志寧想用更多作品展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夢想是建立自己的樂高模型展覽館,用作品打動觀眾,中國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事實上,這并不是黎志寧第一次嘗試中國風。自帶燈光效果、還原廣州地標的作品《廣州塔》;代表嶺南飲食文化的《舌尖上的番禺》,用樂高拼出一桌美味佳肴;表達端午時節南粵龍舟競技傳統的龍船模型……
“零件本身沒有文化,但作品有文化。我想用樂高這種元素,組裝出中國作品,推向全球視野。”黎志寧說。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2013年12月,中國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組建中烏聯合考古隊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開展考古工作,以期發現古絲綢之路上的月氏文化遺存,為恢復絲綢之路歷史風貌作出努力。 聯合考古隊中方團隊吸納了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擁有歷史、考古、語言、生物、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多學科背景。烏方隊員除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外,塔什干大學、費爾干納大學和鐵爾梅茲大學的師生們也加入其中。“... [閱讀]
春節臨近,四川省綿竹市年畫村每天車水馬龍,游客和市民比平日里多出不少。他們購買年畫、請門神,寄托對來年生活的美好期盼。年畫村的年味氛圍濃烈,處處是“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的迎春喜色。 綿竹木版年畫久負盛名,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的木版年畫齊名,享有“中國木版年畫四大家”之美譽,躋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漫步在年畫村,木槌敲打雕刻刀的聲音,猶如從久遠的歷史中走來的洪鐘大呂之樂音,余音裊裊,緲... [閱讀]
日前,南京城墻博物館試開放運營。這座國內規模最大的城墻專題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基本陳列圍繞“曠世城垣”主題,從設計思想、筑城技術、皇都威儀、軍事防御、遺產傳承5個方面,展示各類文物2000多件(套),并通過場景復原、數字沙盤、多媒體展示等方式,讓觀眾深入感受南京城墻的歷史文化價值,體會人與城墻的連接。 城磚燒造大有講究 公元1366年,明朝建立前2年,朱元璋下達“筑城令”。歷經28年,耗費城磚上... [閱讀]
1月10日是農歷臘月初八。一整天的時間里,山東省濰坊市各級公共文化旅游場所推出了豐富的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從傳統臘八粥的熬制、二十四節氣主題講座,到臘八相關民間技藝展示等,受到群眾好評。濰坊市臨朐縣中學教師何超盈說:“近些年,關于民俗文化的展示越來越多,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黨委、政府對文化生態愈發關注。” 過去幾年,齊魯大地以保護非遺為核心,對山東省內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傳統文化形態及...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