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我國茶葉市場持續增長,去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了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年輕人也開始逐漸接受并在多個消費場景享受“茶消費”。這樣的市場狀況也帶動了茶葉企業的發展,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茶葉相關企業有153.5萬家,今年1~11月新注冊企業16.7萬余家。
茶葉是我國本土特色產品,產業鏈幾乎全在國內,從種植、運輸、加工到銷售,不少地方都將茶葉種植作為增收渠道。事實上,隨著茶葉種植面積的增大,許多茶葉最終流向并非傳統的茶葉店,而是作為茶飲企業的原材料。與此同時,茶飲企業還可能會在當地采購一些配套果品。換言之,茶葉銷量的提升與茶飲產業的擴張相輔相成。
畢竟,隨著消費群體變化,茶葉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旃澴嗟亩际猩?,讓幾個小時的“圍爐品茶”模式,雖然還存在,但難以推而廣之,這也是部分傳統茶樓式微的原因所在,更快節奏的咖啡店取代了茶樓的社交功能。而在禮品消費市場,傳統的“煙酒茶”中,茶處于一定程度的弱勢地位。這是因為許多傳統茶的品牌辨識度和消費認可度,確實不如知名的煙酒品牌,消費者多多少少能說出幾個知名煙酒品牌,哪怕不吸煙不飲酒,但對于茶品牌茶分類以及如何辨識,則知之甚少。
正因如此,具有快捷消費和一定社交功能的茶飲店,是茶葉消費的重要渠道。茶飲配上牛奶、水果等,口味更加多樣化,冷熱皆可,快捷可取,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茶飲店作為茶葉消費的一個重要渠道,從幾家頭部企業的情況來看,有的企業名氣雖大,但利潤回報并不理想。一方面與外部市場環境不無關系,不少實體商城顧客減少,連帶影響茶飲門店;另一方面,茶飲店存在同質化競爭的情況,甚至開始打價格戰,再加上其房租、人員成本不斷提高,自然反應在了利潤數字上。
隨著實體商城的客流量預期開始好轉,茶飲消費可能會在數月后有所恢復,但如果不解決同質化問題,還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收益效果,影響下一步的投資擴張。因此,茶飲企業不能完全依賴店面這一銷售渠道,更不能只依賴到店消費這一種消費場景,需要走多渠道多場景之路。比如,一些茶飲品牌已經開始拓展瓶裝飲料、茶品銷售等領域,并在多場景布局品牌,在多渠道布局銷售體系。事實上,茶葉商也要不斷調整策略,不斷拓展茶葉的銷售渠道和應用場景,以應對市場變局。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茶文化影響的日益增大,相信會有更多消費者選擇茶葉消費。但是,誰能在未來茶業賽局中取得先機,影響因素還有很多。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隨著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對產品和服務的層級要求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以年輕一代為代表,消費需求也更加多元開放,對新、奇、特、美、酷等的追求增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對中國消費者購買過的冰淇淋品牌最新調研數據顯示,巧樂茲的消費人群占比高達53.9%,在客戶喜愛度人群榜上領先[1]。而巧樂茲最新經營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已全面突破50億元,巧樂茲也再次迎來了“高光時... [閱讀]
午子山脈,羅鎮茗園云霧繚繞,人間似仙境;牧馬河畔,江塝茶園連綿起伏,清香沁人心脾;馬鞍堰灌區,稻香果甜引人入勝,綠蔭相連漸入佳境;米倉山腹地,藥材成片充盈沃野,菌棚錯落分布田間……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按照“以茶為主、藥菌同步、穩糧促牧、林果多元”的思路,以茶產業為主導、藥菌林果協同推進,堅持板塊化布局、園區化承載、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全產業鏈支撐,做大骨干強、育優新精特、延伸產業... [閱讀]
近日,從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由安溪縣桃源有機茶場有限公司牽頭制定的《青錢柳茶加工技術要求》獲得批準發布,并于2023年1月27日起實施。 據介紹,該標準于2022年8月25日由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福州組織召開《青錢柳茶加工技術要求》福建省地方標準審定會。審定組由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茶葉質量檢測與技術推廣中心、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閩江學院、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 [閱讀]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郭良)四川多名山,名山產好茶,蜀人多愛茶,由古至今,茶館文化可謂極致。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源自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大書畫家徐渭。后有成都徐公,一位被尊稱為“徐公”的茶文化專家徐金華先生,初嘗試自己制花茶,采明前上等鮮嫩綠茶,配晴天茉莉鮮朵,手工操作,精工窨制,先是做來自己喝,或送點親戚朋友,不料因做工精細,茶品質好,很快走紅,被稱作“徐公茶”。近日,記者專訪徐金華老先生,與他溫杯燙盞,煮茶話人生...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