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糧食總產量相比去年有所減少,主要是因為低產作物大豆面積大幅增加,種植結構調整影響了糧食總產。
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省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占比87%,實現水稻、大豆、小麥種源完全自主,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
作為我國最大大豆產區,我省大豆種植面積常年占全國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今年我省完成大豆擴種1000萬畝以上,大豆生產呈現“面積增、單產升、總產創新高”的特點。
我省已連續5年糧食產量超過1500億斤,商品量和調出量都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也均居全國第一。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風輕云淡,麥苗青青。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張槐村,剛種下30多天的冬小麥已經鮮嫩翠綠,生機勃勃。“今年全村種植小麥7240多畝,平均畝產比去年高出100公斤,畝均增加收入超300元。”張槐村黨總支書記單光輝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這為我們科技興農指明了方向。” 太和縣近年來深入推廣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技融合,以農業科技提升糧食產量,促進農民... [閱讀]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發布,秋糧上市以來,秋糧收購各項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進。截至11月3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7035萬噸,同比增加537萬噸,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去年同期。 當前,南方處于收購高峰,中晚稻收購進度已近七成;東北、華北正在集中上量,東北地區中晚稻、玉米收購進度分別在四成和兩成左右,華北地區玉米收購進度在三成左右。加工企業積極補庫,儲備企業啟動輪換,貿易企業看好后市,市場收購較為活躍,市場化收購數量占比超過95%。 國家糧食... [閱讀]
黑龍江作為產糧大省,10年來,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這里。前不久,黑龍江提出了新目標——5年左右把糧食產量增加1000萬噸。在糧食生產迎來“十九連豐”的基礎上,當地要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進一步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在我國糧食生產格局中,近些年來“北糧南運”已成事實——黑龍江正是其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統計數... [閱讀]
冬閑人不閑,廣袤田野冬種冬管正忙。各地盯著市場調結構、調品種,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增加有效供給,讓種糧更有奔頭。 優結構,補短板,“糧袋子”鼓起來 秋種連冬管,農活壓茬干。山東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后麻蘭村種植戶楊軍輝忙個不停,“今年一口氣擴種150多畝小麥,眼下墑情不錯,麥子已經出苗顯行。” 十足的干勁,來自改種新品種。前半年,楊軍輝試種3畝“中麥578”。夏收測產,畝產比...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