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三農  >> 查看詳情

        “硫酸銅魚”不屬實,農業民粹主義要不得

        來源: 農民日報   日期:2022-12-13 09:21:31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12月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發布辟謠消息稱,規范使用硫酸銅類獸藥不會給水產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我國養殖銷售的淡水魚大可安全食用。此次爭議似已平息,但“談藥色變”的話題炒作屢試不爽的現象,卻值得我們深思。

          這里“談藥色變”的“藥”主要是指獸藥、農藥等,此類話題炒作大多避實就虛、表達夸張,而且每隔幾年就反復被拿出來翻炒、依然有市場。就拿這次“硫酸銅養魚”的視頻來說,其中針對的硫酸銅用在水產養殖中,確實可以作為殺蟲劑和除藻劑,這大大增加了對普通消費者的迷惑性。視頻拋開使用劑量等關鍵因素大談危害的專業謬誤,對非專業人士來講又很難辨別。再加上“大量流入市場”“漁民自己都不敢吃”等刺激性表達的包裝,往往能在網絡上收割一大波流量。所以雖然該視頻早在2019年就已在網上流傳,但今年被拿出來翻炒依然能炒熱。

          其實即便不了解專業知識,細心冷靜看看視頻也不難發現,其中許多說法都缺乏足夠的事實和權威翔實的數據支撐,多是掐頭去尾的片段和短視頻拍攝者的自說自話。但就是這樣似是而非的說法和不夠完整的信息鏈,為什么依然能引發眾多關注?一方面,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已經告別了吃不飽肚子的匱乏時代,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得健康”,所以人們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另一方面,也因為過去一些亂用濫用獸藥、農藥引發的農產品安全事件還留在公眾記憶中,由此帶來的認知偏見還沒有完全消除。不過再想深一層,這更關乎對農業投入品使用和農產品供應安全的關系,我們應如何看待?

          用了獸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并不意味產出的農產品就不安全。拋開劑量談毒性是毫無意義的。就像人不可能一輩子不生病不吃藥一樣,動物和植物也會生病,生了病也要用藥恢復健康,只要使用劑量符合要求、殘留物質沒有超標,就不會影響農產品的安全。此次引發關注的“硫酸銅養魚”也是如此。銅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銅含量過多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近年來評估數據,我國養殖及銷售的淡水魚體內銅離子濃度較低,基本都小于1毫克每公斤,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更何況,我們今天能夠吃飽飯,也離不開獸藥、農藥這些農業投入品的支撐保障。有專家說,“沒有農藥,糧食安全無從談起”。這并非信口開河,而是有數據和實踐證明。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測算,農藥使用可挽回全世界農作物總產量30%-40%的損失。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產品供給之所以能實現從長期短缺到供應充裕的歷史性轉變,農藥、化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其中也有通過科學合理用藥“蟲口奪糧”的一份功勞。試想一下,如果農業生產完全不用藥,從而導致農作物產量損失30%-40%,動蕩中的世界糧食市場該怎樣承受?我國14億多人的飯碗要如何端牢?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個度,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也是如此,“完全不用”不可能,“過量使用”更不可取。不可否認,過去由于相關產品結構不合理、農戶科學用藥意識淡薄等原因,發生過一些亂用濫用獸藥、農藥的問題。然而應該看到,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很多高毒高風險的獸藥和農藥品種都已被淘汰,管理部門對獸藥和農藥使用的監管措施也更為嚴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獸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當下,我們對“安全”的看法也該隨之更新。對待農藥獸藥,一方面要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通過技術推廣和加強監管等方式,讓更多生產者科學減量用藥,堅決杜絕違規濫用;一方面要堅持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要談藥色變、妖魔化農藥獸藥,尤其要防止農業民粹主義、陷入“有機偏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守護好這份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安全感,不僅需要農業生產者安全生產、科學用藥,也需要管理者加強監管和服務,需要媒體的科學宣傳引導和消費者的理性認知。同時,各大網絡社交平臺也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勿讓謠言傷農的現象一再發生。在這樣科學理性的氛圍中,產業才能更從容健康地發展,消費者也才能更安心地享受三餐四季的幸福。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安徽太和:多種糧種好糧 有錢掙得實惠

             風輕云淡,麥苗青青。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張槐村,剛種下30多天的冬小麥已經鮮嫩翠綠,生機勃勃。“今年全村種植小麥7240多畝,平均畝產比去年高出100公斤,畝均增加收入超300元。”張槐村黨總支書記單光輝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這為我們科技興農指明了方向。”   太和縣近年來深入推廣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技融合,以農業科技提升糧食產量,促進農民... [閱讀]

        • 全國秋糧收購累計超七千萬噸 同比增加537萬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發布,秋糧上市以來,秋糧收購各項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進。截至11月3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7035萬噸,同比增加537萬噸,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去年同期。   當前,南方處于收購高峰,中晚稻收購進度已近七成;東北、華北正在集中上量,東北地區中晚稻、玉米收購進度分別在四成和兩成左右,華北地區玉米收購進度在三成左右。加工企業積極補庫,儲備企業啟動輪換,貿易企業看好后市,市場收購較為活躍,市場化收購數量占比超過95%。   國家糧食... [閱讀]

        • 黑龍江力爭糧食生產5年左右增加1000萬噸

             黑龍江作為產糧大省,10年來,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這里。前不久,黑龍江提出了新目標——5年左右把糧食產量增加1000萬噸。在糧食生產迎來“十九連豐”的基礎上,當地要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進一步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在我國糧食生產格局中,近些年來“北糧南運”已成事實——黑龍江正是其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統計數... [閱讀]

        • 農業農村部發布畜牧業應對寒潮暴雪天氣技術指導意見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自北向南經歷了一輪大范圍寒潮降溫過程,目前寒冷天氣仍在持續。此次發布的技術指導意見提出以下5方面措施:   ——加固和修繕畜禽棚舍。立即對畜禽棚舍和水、電等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全面巡查、加固。因災損毀圈舍一時難以修復的,要就地取材,修建簡易圈舍。及時清理積雪,減少畜禽棚舍承重。   ——做好保暖防凍。及時添置防寒保暖設施設備,牛羊舍和開放式的豬禽舍要掛好草簾或蓋上塑料薄膜等,以提高舍內溫度...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