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三農  >> 查看詳情

        民間活水活了鄉村建設

        來源: 半月談   日期:2022-11-14 10:21:30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從2021年的社會籌資7000余萬元,到2022年的群眾踴躍捐資超2億元,從政府主導發起,到群眾主動參與……2021年以來,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通過推行秀美鄉村建設籌資獎補機制,以公共財政撬動民間資金,鄉村振興打開了新局面。
         橫山鎮上孚村的秀美鄉村一景
          從300萬到5700萬
          “今年旱情較為嚴重,但我們村里還能保障灌溉用水,多虧了去年底村里對三口水塘的清淤加固。”廣豐區少陽鄉雙塘村雙塘尾村小組村民余接遠說,之前水塘多年沒有清淤,水質一度較差。2021年,雙塘尾村小組村民自發捐款30萬元,在獎補機制支持下,共籌得資金105萬元用于提質改造基礎設施,村容煥然一新。
          要補足農村基礎設施的薄弱點,必須妥善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廣豐區創新籌資機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引導作用,由區財政設立專項基金,對滿足資金募集條件的村(居)按1∶2的比例進行配套獎補,同時每20萬元社會籌集資金再安排15萬元區財政獎補資金,這筆錢由鄉鎮(街道)統籌安排。
          廣豐區大南鎮黨委書記周浩算了一筆賬:今年群眾捐款金額達1500多萬元,配套獎補資金達4200萬元,大南鎮將入賬5700多萬元用于鄉村建設。“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19年以前,全鎮的新農村建設資金一年僅300多萬元。”周浩說道。
          落一子而活全局。社會資本投向廣豐農村,鄉村建設資金來源單一、短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5月31日前,我們共收到2.02億元籌資,財政配套資金達到5.56億元。”廣豐區委副書記陳金良說。
          鄉村怎么建,村民說了算
          鄉村建設“蓄水池”充盈了,該怎樣把好資金使用關,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原來鄉村建設搞什么項目是政府說了算,現在是群眾先提需求,政府來研究。”廣豐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協強說。
          要聚資金,更要聚民心。陳金良介紹,政府不搞任務攤派,通過政府引導、農民民主議事的上下結合決策機制,靈活推進鄉村建設。集思廣益之間,農民主體、群眾自愿的原則得到落實。
          2021年,橫山鎮前洋村實施路面拓寬改造工程,拆除道路兩旁的部分建筑需要村民們配合“讓道”,部分群眾對此不太樂意。村支書余國華回憶,看到項目建設遇到了困難,村里80多歲的老黨員尹德木主動捐資,還帶頭拆掉屋前的大理石臺階,同時村民理事會也積極協調各方訴求。達成共識后,村民們開始自愿讓出自家“地盤”為公共道路騰空間。
          讓群眾來做群眾的工作,村民們的積極性、參與度越來越高。橫山鎮鎮長周文敏說,這不僅實現了“用分散的錢辦重要的事”“用大家的錢辦大家的事”,還有效破解了“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問題。
          這樣的“攀比”有意義
          廣豐區民間創業風氣濃厚,民間資本活躍。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廣豐便提出“廣豐經濟要上去,十萬勞力要出去”的口號。近年來,廣豐區引導企業家、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如今為廣豐鄉村建設貢獻公益力量漸成新風尚。
          “家鄉有好政策,企業家也希望為家鄉做貢獻。”吳賢才是一位在廣州創業的廣豐籍企業家,在了解家鄉的籌資獎補機制后,去年捐資100萬元,今年又捐了250萬元。“以前有的村民在外打拼賺錢后,只想回家建大樓房?,F在我們比的是誰給家鄉出的錢多、出的力多,誰老家的村子建設得更好,我覺得這樣的‘攀比’有意義。”
          “主動對接工商企業界人士、解讀籌資獎補機制政策,能夠有效讓更多社會資源和要素流向農村。”陳金良說,做好鄉村的各項工作,就是要讓群眾成為建設主體、治理主體、受益主體,逐步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吳鍾昊 趙瑞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山東首個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項目落戶樂陵

             近日,投資1.02億元的新型綠色“地福來”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項目在位于樂陵的德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孵化中心試產運營。   德州地福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試驗室觀察藻類活性細胞的生長狀態   據德州地福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呂鵬介紹,該項目是微藻時代集團在山東省建設的首個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項目,致力于土地污染和修復,其創新開發的福來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是農業部“雙百”主... [閱讀]

        • 搶抓時節秋種忙 鼓足群眾“錢袋子”

             連日來,貴州省務川自治縣涪洋鎮的村民搶抓時節,紛紛在油菜基地里忙著整地、挖窩、施肥、栽種,到處是一片農忙景象。“我們家人手不夠,又難遇這種秋雨天氣,一直擔心種不完,黨員干部來得真及時,很快就幫我把這片土地種完了。”涪洋鎮當陽社區中心組的村民汪強激動地說。   為充分抓好秋冬種農業生產工作,確保糧油生產,涪洋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分片包保、責任到人的形式,組織黨員干部紛紛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搶抓時節,移栽油菜,助力群眾增收。涪... [閱讀]

        • 粵桂協作助力火龍果產業“加速超車”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廣西南寧武鳴區雙橋鎮伊嶺村的3000畝火龍果種植基地,公司技術總監廖祥松告訴記者:“基地采取工業化的種植管理模式,195個標準化田塊均采用統一的設施栽培技術,配套‘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系統,抑草膜、物理防蟲燈等標準化設施。這樣的模式下,一對夫妻可以輕松管理30多畝地,千畝基地只需一個負責人就能完成全部協調工作。”   武鳴伊嶺火龍果種植基地的現狀,是近年來廣西火龍果產業高速發展的縮... [閱讀]

        • 青海糧食作物總產將達到110萬噸以上

             當前,秋收工作進入收尾階段,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0月下旬,全省農作物秋收面積達到860.04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99.3%,17萬畝冬小麥顆粒歸倉,產量達到8萬噸以上。據農情統計,2022年預計全省糧食作物總產將達到110萬噸以上,油料作物總產30萬噸以上。   今年以來,青海省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細化穩糧措施,保持了農業生產穩中向好的良好勢頭,各類農作物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e...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