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三農  >> 查看詳情

        一顆花生的增收“密碼”

        來源: 人民日報   日期:2022-10-31 10:35:01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剝開“麻屋子”,扒掉“紅帳子”,再經過蒸炒、壓榨,一顆顆花生米變成一滴滴鮮香的花生油,走上家家戶戶的餐桌。在這條產業鏈上,還有另一場“蛻變”正在上演。

          去年2月1日,花生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花生從普通的農產品,變成一紙商品合約,這種標準化合約將實物花生轉化為鼠標輕點就能操作買賣的金融產品。

          插上金融翅膀,花生米變“黃金粒”,期貨市場助力產業走得更穩當、更開闊。

          為花生種植筑起“防護網”,樹起行業“風向標”

          9月初的早晨,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毛集鎮毛寨村村民郭長松赤腳踩在被太陽曬得暖暖的田埂里,看著綠油油的花生秧,他心里頭也暖暖的。

          “看上頭就能知道底下長得壯不壯。”郭長松薅起一把秧子,抖落泥土,密密實實的花生被連根拔起,剝開一顆,透過淡粉色花生衣能隱約看見里面飽滿濕潤的果實。

          這里出產的花生被當地老百姓叫做“桐柏珍珠”,皮薄、粒飽、出油率高,是當地磷鉀含量高的風化砂巖土孕育出的優質油料花生。桐柏縣也是遠近聞名的花生主產縣,僅郭長松所在的毛集鎮,花生種植面積就達6.5萬畝,年產量超萬噸。

          “花生皮實,前期有些旱,幸好后來關鍵的兩場雨下了,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郭長松不僅是種植大戶,還是毛集鎮豐果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2010年合作社成立后,村里300多家種植戶抱起團來,每年大家統一種植、統一機械化收割,再進行機械化的粗加工,摘秧、去殼,最后一起打包賣給貿易商。

          滾滾綠浪間,采收機來回穿梭,摘果機連軸運轉,花生蹦跳著從滾筒中滾落出來,這樣熱火朝天的收獲季得持續兩個星期左右。

          豐收,并不一定意味著增收?;ㄉ煌谛←?、水稻等農產品,是完全市場化的品種,因此價格波動較為劇烈,“果賤傷農”現象時有發生。

          “去年花生價格就不中。”郭長松回憶,受下游油廠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去年毛集鎮的花生米上市后,價格一路下滑,從每斤4.6元至5元降到每斤3.6元。村民望著院子里堆積的花生愁得吃不下飯。

          “沒成想還打了個‘翻身仗’。”郭長松坦言,去年自己的心情起伏有如過山車。鄭商所帶著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送來的“保險+期貨”的新產品,幫他們安然度過了那個收獲季。

          鄭商所花生期貨負責人劉易昂介紹,去年花生期貨上市后不久,鄭商所就緊鑼密鼓地籌備花生“保險+期貨”試點。這一產品本質上是價格指數保險,即當花生期貨價格跌破約定的價格,保險公司就能賠付種植戶。而保險公司則通過與期貨公司合作,增強抵御花生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保險+期貨”模式已經在蘋果、大豆、白糖、棉花等多個品種上試點成功。

          然而,這個金融產品最初卻遭到了冷遇。“給鄉親們講貸款、保險都能明白,但啥叫期貨、期貨怎樣分散風險,大家聽得一頭霧水。”鄭商所毛集鎮掛職副鎮長龔龍飛既理解又犯愁,“期貨知識專業復雜,一些金融從業者都不一定講得明白。”

          本著自愿投保的原則,怎樣解釋才能讓種植戶們勇于嘗試?

          不說原理說效果!“在省縣財政補貼和交易所的支持下,每畝地自己只要掏10塊錢保費,花生期貨價格跌到一斤4.29元以下,就給賠錢。”龔龍飛和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宣講,手里攥著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看,還有市里的紅頭文件支持這個事兒呢!”

          像郭長松這樣的種植大戶心動了,他們的種植面積大,風險也更高,“反正掏的錢不多,還能得個保障,試試就試試。”在種植大戶們的帶動下,合作社的家家戶戶都投了保。

          9月投保,10月收獲,花生價格下跌,12月,賠付款就陸陸續續打到了村民的賬戶上。“一畝地補償了將近80塊。”郭長松欣喜地發現,去年的花生收入加上賠付款比起行情好的年份差不多。

          “去年桐柏縣的農戶共獲得賠付款超過660萬元,自繳費用不到78萬元,收益比高達8.5倍。”龔龍飛說,這相當于為試點地區的每斤花生補貼0.36元。

          又到一年收獲季,這幾天,與花生田里一樣熱鬧的還有鎮上的會議室——今年的“保險+期貨”啟動儀式在這里進行。去年嘗到了甜頭的村民蜂擁而至。“這位專家,您再給我講講啥叫期貨。”“這個保險今年還能給俺續上不?”面對村民的提問,龔龍飛應接不暇。

          人群中一張羞赧的臉探了出來:“同志,去年俺給人忽悠了,錢都交了,后來又要回來了,您別跟我一般見識,今年還能讓俺投不?”原來是毛集鎮光武村村民蔡會武,去年還將信將疑的他,生怕今年又錯過了投保的機會,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地趕來了。

          “有了‘保險+期貨’兜底,以后我們不用看天吃飯,而且對價格了如指掌。”第二年投保的郭長松已經學會了“看盤”,他時不時點開手機軟件看看花生期貨價格的走勢,“今年花生價格應該不錯。”

          花生期貨的出現,既為農民筑起“防護網”,也樹起了行業“風向標”和“晴雨表”。鄉親們對花生價格走勢更加心中有數,增強自身議價能力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指導種植。“有了這么好的保障,我們準備擴產20%。”郭長松信心滿滿地制訂了明年的生產計劃。

          為花生貿易打造“避風港”,增強產業鏈穩定性

          經過去殼、晾曬,花生米含水量從三四成下降到8%以下,外殼也變得皺皺巴巴,加工后,干燥的花生米能夠更好地避免霉變和腐爛。“今年不愁銷路!”郭長松將花生米裝進一個個塑料編織袋,摞上開往山東的長途貨車,“桐柏珍珠”的旅行開始了。

          “小心,輕點輕點!”山東招遠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少彬正忙著指揮叉車,將郭長松家的花生米運送進自家倉庫?;ㄉ谪浬鲜泻?,王少彬變得格外忙碌。

          “花生期貨開辟了一個新市場,為我們貿易商增加了新的交易渠道。”王少彬介紹,“現在我們收來的花生不僅可以直接賣給下游的油脂企業,還能夠賣到期貨市場上,等到約定的交割時間,直接把花生拉到交易所指定的交割廠庫交付即可,下游的買家再從廠庫提貨。”

          王少彬明顯感覺到期貨市場加快撮合交易,增加了花生貿易的活躍度:“我們公司的年交易量從10萬噸漲到了30萬噸,利潤也水漲船高。”

          期貨市場不僅幫助王少彬擴大了貿易規模,還為他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我們貿易商一頭連著買、一頭連著賣,得承受兩頭的價格波動風險,以前買貴了、賣賤了那都是常有的事兒。”王少彬說,如今,期貨市場為貿易商提供了一個減少價格波動沖擊的“避風港”,讓花生貿易更平穩有序。

          去年9月,王少彬以每噸9400元左右的價格收購了1000噸現貨花生,此時10月份的花生期貨合約價格超過1萬元/噸。王少彬擔心后期隨著花生的大量上市價格下跌,于是他果斷地在期貨市場上賣出1000噸花生,提前鎖定了每噸1萬多元的售價。

          “后來,果然10月份花生現貨價格下跌到9000元/噸,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波動一致,雖然現貨每噸賣虧了400元,但期貨市場上實現了盈利,總體還是賺錢的。”王少彬熟練地算著賬,“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同時對花生進行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總能在其中一個市場獲得盈利,從而抵消或彌補另一個市場造成的虧空,這就是期貨套期保值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貿易商把花生價格波動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也增加了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運用金融工具增強抗風險能力,如今找上門來尋求期貨操作培訓的貿易商和油脂企業絡繹不絕。”中原期貨研究所所長李娜說。

          為油脂產業裝上“加速器”,穩定原料降成本

          山東費縣中糧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的花生倉庫里,一袋袋經過質檢和篩選的花生米整整齊齊地碼放著,郭長松家的花生米輾轉來到了這里。“除了本地產的花生,我們每年有三成左右的花生采購自河南。”公司總經理張剛告訴記者。

          “溫度:5—10攝氏度,濕度:55%—65%?;ㄉ钆赂腥军S曲霉菌,除了源頭精選之外,我們也很注意改善儲藏的條件來控制黃曲霉素含量。”張剛指著倉庫里的溫濕度計介紹,“這些花生米‘待遇’很好,住進了恒溫恒濕的大房子。”

          千里之外的北京,在中糧油脂套保交易部辦公室里,交易部副總經理謝祁正盯著花生期貨價格走勢,忙著管理另一個“倉庫”:“我們配合前方工廠的實際生產節奏,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適時地在盤面上買入、賣出,相當于控制著一個虛擬倉庫。”

          謝祁舉例,當前方工廠需要在兩個月后采購原料,又擔心未來花生價格上漲時,后方交易部就買入對應的期貨合約,鎖定采購成本,然后在兩個月后工廠采購現貨時,賣出期貨合約進行平倉即可;當前方工廠已經持有花生庫存或是已經定價的采購合同,又擔心未來花生價格下跌時,交易部就賣出對應的期貨合約,對沖降價帶來的損失。

          嘩嘩嘩嘩,經過篩選消毒和脫皮的花生仁從淡藍色的原料筒倉里滾落,涌向壓榨生產線。“機器一開就不能停,否則一停一開成本就高了。”張剛說,工廠為了保障連續生產,需要囤積一定庫存。以前原料囤少了怕漲價、囤多了又怕降價,現在有了期貨對沖風險,工廠可以根據實際生產需求靈活采購、調整庫存,更合理地安排中長期的生產經營計劃,穩定原料降成本。同時,花生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也有利于花生油的定價,推動企業花生油的銷售利潤更穩定。

          先通過炒籽機蒸炒,再沿著漏斗進入榨油機螺旋壓榨,白生生的花生仁變成了金燦燦的花生油,從機器出口緩緩地流淌出來。“我們用現代技術將古法壓榨工藝標準化,并實現全程自動化智能化。”張剛點開車間里的智能化自控系統,蒸炒溫度、實時進度一目了然,“通過調整這套系統的參數,還能生產出風味兒各不相同的花生油。”

          再經過降溫鎖香、過濾灌裝,一桶桶成品花生油排著隊有序下線。“濃香型更受北方消費者的歡迎,淡香型更多走上南方老百姓的餐桌。”張剛介紹,近年來,色香味俱全又營養健康的花生油越來越暢銷。

          又一批花生入庫了,廠區里喧鬧了起來。張剛預計,今年花生油的產銷量起碼增長三成以上。“花生期貨幫助我們油脂企業平滑采購成本、穩定生產利潤,讓我們更有底氣擴大經營規模、加大創新投入。”張剛計劃,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技改和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生產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滿足消費者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

          “期貨市場通過發揮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功能,服務花生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李娜認為,市場各方都應進一步加強研究,緊貼產業需求優化期貨產品,同時提升監管效能和風險管理水平,促進期貨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發展菌物種業,推進鄉村振興

             確保中國飯碗裝中國糧,必須樹立大種業觀,不斷推進種業創新,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其中,大力發展菌物種業尤其重要。著眼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菌物種業振興,推動菌物種業蓬勃發展。   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有幾千年的采摘、食用和生產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用菌產量由1978年的5.8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000萬噸,增長了近700倍,產量、出口均占全球70%以上。   同時也應看到,我國雖是菌... [閱讀]

        • 秋糧收獲近九成 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目前,秋糧收獲近九成,有望再獲豐收。秋冬種進展總體順利。農業農村部表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向好,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目前,夏糧早稻已豐收到手。夏糧產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早稻產量562.5億斤,比上年增加2.1億斤。   秋糧有望再獲豐收。農業農村部表示,今年東北、黃淮海、西北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秋糧長勢是近幾年最好的,南方高溫干旱影響總體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啟動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 [閱讀]

        • 從村口到田間 從“裕農”到“育農”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鄉村已經從單純農產品的提供者向多元復合功能的承擔者轉變。鄉村居民的眼下之急也已經從基礎的資金與技術支持,漸漸向涵蓋醫療健康、人才創新、環境建設等多層次需求轉變。   事實上,這一轉變也為鄉村振興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近年來,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研究出臺《分行深化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十條實施意見》《分行推進鄉村振興金融重點工作指導意見》,從創新各類鄉村貸款到助力文旅產業轉型,從引進醫療資源到創新人才培養,越發關... [閱讀]

        • 金秋十月 秋糧收獲正當時 全國秋糧已收11.35億畝完成86.9%

             金秋時節,大地豐收。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已收11.35億畝,完成86.9%。   江 西:秋糧收獲進度65.8% 機械化作業促增產   金秋十月,秋糧收獲正當時。截至10月25日,江西省秋糧已收獲2456.2萬畝,進度65.8%。其中,1400萬畝中稻已收獲1392萬畝,進度99.4%;1895萬畝晚稻已收獲758.6萬畝,進度40%,接近上年同期。今年,江西投入了近17萬余臺(套)農機具用于秋糧收割,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