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中國飯碗裝中國糧,必須樹立大種業觀,不斷推進種業創新,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其中,大力發展菌物種業尤其重要。著眼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菌物種業振興,推動菌物種業蓬勃發展。
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有幾千年的采摘、食用和生產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用菌產量由1978年的5.8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000萬噸,增長了近700倍,產量、出口均占全球70%以上。
同時也應看到,我國雖是菌物資源大國、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但還不是食用菌強國。解決菌種培育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保障食用菌種源自主可控,重在加強食用菌種業源頭創新,切實做好菌物種質資源普查,強化珍稀和瀕危菌物資源的保藏保護、良種繁育及其生物轉化研究,抓緊建立國家級食用菌種質資源庫,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菌物保藏保護、基礎研究、菌種創制創新高地。重點疏通生物育種應用的“卡點”,加強學科統籌和資源配置,實行“揭榜掛帥”機制,有效調動科研機構、食用菌企業科技人員育種的積極性,著力創制一批遺傳背景豐富、關鍵性狀優異的核心菌物種質資源,構建系統化、流程化、規?;?、信息化的分子技術育種體系,育成一批在產量、品質、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新品種,不斷提高我國食用菌產業競爭力。
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需要進一步加大菌物種業投入,推動科企合作,加強菌種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推動生物育種成果及時高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更好保護菌類生物種質資源,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目前,秋糧收獲近九成,有望再獲豐收。秋冬種進展總體順利。農業農村部表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向好,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目前,夏糧早稻已豐收到手。夏糧產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早稻產量562.5億斤,比上年增加2.1億斤。 秋糧有望再獲豐收。農業農村部表示,今年東北、黃淮海、西北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秋糧長勢是近幾年最好的,南方高溫干旱影響總體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啟動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 [閱讀]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鄉村已經從單純農產品的提供者向多元復合功能的承擔者轉變。鄉村居民的眼下之急也已經從基礎的資金與技術支持,漸漸向涵蓋醫療健康、人才創新、環境建設等多層次需求轉變。 事實上,這一轉變也為鄉村振興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近年來,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研究出臺《分行深化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十條實施意見》《分行推進鄉村振興金融重點工作指導意見》,從創新各類鄉村貸款到助力文旅產業轉型,從引進醫療資源到創新人才培養,越發關... [閱讀]
金秋時節,大地豐收。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已收11.35億畝,完成86.9%。 江 西:秋糧收獲進度65.8% 機械化作業促增產 金秋十月,秋糧收獲正當時。截至10月25日,江西省秋糧已收獲2456.2萬畝,進度65.8%。其中,1400萬畝中稻已收獲1392萬畝,進度99.4%;1895萬畝晚稻已收獲758.6萬畝,進度40%,接近上年同期。今年,江西投入了近17萬余臺(套)農機具用于秋糧收割,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 ... [閱讀]
在老饕犀利的舌床上,一只清蒸大閘蟹,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菜”:大腿肉,絲短勁韌,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若銀魚。雄吃膏,肥糯厚重,不遜牛脂;雌吃黃,粉潤輕盈,勝比蕈菌…… “秋風起,蟹腳癢”,又到金秋食蟹時。近日,天眼查發布《全國大閘蟹平替吃貨地圖》,基于平臺收錄的超3億社會實體信息及AI分析能力,全面盤點全國產蟹大省強省,洞察“蟹產業&rdquo...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