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能  >> 查看詳情

        重視“公基”“母機”,強化新基建兩大底層支撐

        來源: 科技日報   日期:2020-06-21 11:00:06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新基建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基礎工程,是我國新形勢下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公共基準(以下簡稱“公基”)和“工作母機”(以下簡稱“母機”)不僅是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基礎,更是新基建的兩大底層支撐,應高度重視“公基”和“母機”在新基建與數字經濟安全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兩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公基”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物質進行準確測試計量、設計制造的依據,從大至宇宙到小至基本粒子的物質奧秘探索,從信息、材料、生物、環境、能源到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科技前沿,都離不開測試計量??梢哉f,“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沒有“公基”和測量技術就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體系。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信息的產生更多地來自儀器儀表或更直接來自于各種傳感器,沒有“公基”和精準的測試計量,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便無從談起。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基準是計量溯源體系的源頭,如果測量的量值在國內無法溯源,就會溯源到建有基準的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公基”,產業和科技的自主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建立自主的“公基”,是一個大國應有的量值主權和安全基礎。

            “母機”則是支撐和推動產業發展的物質和技術條件,是國家工業制造和產業發展賴以生存的基石。“母機”的進步是歷次工業革命的標志,也是產業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具有基礎性、通用性和戰略性特征,沒有“母機”就沒有現代工業和產業能力。而支撐新基建的“母機”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對我國的數字經濟安全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人類在建立“公基”的基礎上制造出“母機”,進而生產出相應的設備和工具,生產產品并形成產業。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和信息更多的來自儀器儀表或直接來自于各種傳感器,沒有“公基”和精準的測試計量技術,沒有自主可控的“母機”,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安全便無從談起。歷次產業革命以及“母機”升級都與“公基”的建立息息相關,“母機”與“公基”兩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與產業體系規模息息相關
            “母機”方面的發展,與新基建所需的基礎操作系統、核心基礎材料及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息息相關,“公基”和“母機”的發達程度也與產業體系規模和數字經濟安全相對應。要推動新基建長期持續發展,夯實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基礎,就必須要重視高精度的計量基準和“母機”等基礎領域,加快補齊技術和裝備短板,降低受制于人的風險。

            首先,要高度重視“公基”和“母機”的基礎支撐和引領作用。一是要聚焦新基建中的量值傳遞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關鍵參數的測量、測試技術,不斷提升國家工業整體能力和水平,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數字化轉型。二是要集中優勢力量攻克“母機”技術瓶頸,提升新基建的技術能力和裝備制造能力。三是面向數字和量子前沿技術整體布局,抓住計量基準全面量子化的趨勢和機遇,提前推動量子計量、量子制造標準化和量子芯片等前沿技術探索,提前布局基于量子技術的“母機”研發。

            其次,要建設和完善國家“公基”體系和測量體系。一是要緊貼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研發測量技術,研制一批新型標準物質,建立一批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化計量基準,不斷完善國家計量基標準。二是要優化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強化計量監督管理體系,加快健全國家先進測量體系,建立新的“公基”體系。三是要逐步實現從單一計量向多元測量轉變,從計量管理向計量治理轉變,夯實新基建和高質量發展的計量基礎。

            最后,要優化產業布局并發展“母機”。一是要圍繞產業鏈體系化布局“母機”創新鏈。瞄準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梳理產業體系短板與“斷鏈”環節,圍繞完備產業體系建設系統布局創新資源,成體系提升產業基礎能力。二是要構建“母機”共性技術協同創新體系。面向新形勢下數字經濟安全與發展需求,加強創新實踐,部分領域探索“原始創新領跑”的方向。完善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的支持機制,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打造“產業公地”,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母機”創新模式。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文章

        • 1250對!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再獲突破

               1250對!潘建偉團隊成果凌晨再登《科學》。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采訪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此次進展主要是在超冷原子光晶格中實現大規模高保真度量子糾纏對的同步制備。他們在理論上提出并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制備,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孔佑嬎闩c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以“...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