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根據Scopus數據庫、INSPEC數據庫相關科學研究熱點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由《Research》《科學通報》《Engineering》《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等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戰略科學家反復討論、不斷凝練提出候選問題,并通過網絡在國內外開展了廣泛的投票,經中國科協第十屆常委會學術交流與期刊出版專委會最終選出的“2022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十個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氣候、城市、制造三大領域。參與評選的科學家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研究領域涵蓋生物學與生命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城市科學、先進制造、材料與微納米科學、人工智能與信息科學、地球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領域。
“評選并發布十大科學問題,是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可以有效匯集全球智慧,引導全球科學家凝聚共識、協同攻關,深化全球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認為,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破解各國關心的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全球科技界應該匯聚價值共識,扎緊信任紐帶,通過合作破解難題,共同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共同開創人類美好未來。
“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已經連續3年參與這項重要的活動,每年提名和選擇10個科學問題非常困難,但這樣做很重要。這些重大科學問題,既是國際科技界的共同關注,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全球性挑戰的重要方面。全球科學家應該共同努力,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更好地增進人類福祉。”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主席鮑勃·克萊恩表示,要想在可持續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沒有一個國家或者一家學會能夠僅靠一己之力實現,希望全球科學家可以相互信任、合作,共同尋找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佳解決方案。
據悉,2022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同期發布,鈉離子電池、納米酶、氣凝膠、薄膜熒光傳感器、納米粒子巨型數據庫、纖維電池、液態太陽燃料、織物顯示器、球形核酸疫苗、VR輔助的交互式建模入選。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在閉幕式上總結道:“科學是人類共同利益,任何困難和挑戰都阻擋不了全球科技人才交往、交流的潮流,阻擋不了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的行動。”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近日,德州市首席數字服務官劉晶再次來到山東德宜新材料有限公司,針對企業能耗管理系統運行及面臨的問題,研究下一步優化升級方案,助力企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 德州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實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首席數字服務官是德州市推動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的一大創新舉措。 首席數字服務官助力轉型 10月14日,德州市首席數字服務官助力企業數字化... [閱讀]
“不卷了,生活重要!”重重壓力之下,這是很多現代人的心聲,但“活著”和“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躺平歸躺平,把被“內卷”偷走的時間拿回來之后,怎樣支配這些時間也是有講究的,要想享受生活的話是離不開吃喝玩樂的,但有時候,那些本地生活APP好像跟不上我們的想象力。 大平臺、全覆蓋的遺憾缺口,讓消費者碰壁的本地生活服務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跟著喜... [閱讀]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一系列國內外制造業領域的創新成果、權威信息、前沿動態密集發布展示。透過世界制造業大會這扇窗口,中國制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脈動”愈發強勁有力,也為世界制造業分享了更多機遇。 “智”動,數字化轉型跑出“加速度” 薄如蟬翼的高精度銅箔、應用于新型顯示產業的高端材料、能提取纖維素的滌棉分離技術……走進202... [閱讀]
每周,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教師馬超都會準時到寧夏隆基寧光儀表股份有限公司“打卡”。“除了每周有一兩天回學校完成教學任務,馬博士基本跟我們的員工一樣按時上下班,專門搞創新研究。”寧夏隆基寧光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煒介紹說。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倘若人才總量偏小,高層次人才短缺,又遭遇“引才難、育才難、留才難”,該怎么辦? 這是一個讓人撓頭的問題,但寧夏有自己的...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