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以視頻方式向媒體發布了青海林草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林草部門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統領,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有效發揮自然保護地在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維護重要物種棲息地中的作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到26.7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8.42%,國家公園占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77.17%,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完成并通過國家評估驗收,目前正在按照國家林草局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設園工作;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在從8個方面加快推進創建工作;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科考工作有序推進。構建了以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盆地、湟水流域“五大生態板塊”為重點區域,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重要自然景觀、自然遺產全面保護的自然保護地網絡,自然保護地內生態系統和物種得到系統保護,多樣性不斷豐富。
青海建立了以野生動物園、植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種質資源庫、國有林場等為依托的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體系。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保育野生動物108種,1200余頭(只)。近十年來,先后救護傷病、受困和執法罰沒鳥類等野生動物50種1000余只。西寧市園林植物園,收集展示各類植物97科279屬800多種。
青海建立國家級林木種質資源庫5處,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13處,收集保存了青海云杉、祁連圓柏、小葉楊、紫丁香等一批優良鄉土樹種,保存各類林木種質資源1235份。建成全國首個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重要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得到加強,實現了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有效互補。
青海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古樹名木保護等重大工程,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7.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藏羚羊由不足3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普氏原羚從300多只恢復到近3000只,雪豹增加到1200多只,青海湖鳥類由164種增加到232種,青海湖成為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質量的穩步提升,有效改善了物種棲息地生態環境。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近日,邢臺市南和區南澧河邢臨高速-南和任澤區交界段河道治理工程筑堤土方全部完工,工程建設轉入堤頂路和護坡施工階段。至此,該工程已完成投資4800萬元,超額完成年內投資計劃。 在保定市望都縣,九龍河綜合治理工程順利完工,河道城區段的防洪能力提升至“20年一遇”,同步建成的濱河景觀帶迅速成為望都縣的網紅打卡地,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并助力改善城市投資環境。 著眼防洪安全和生態修復,河北水利系統和地方政府多措并舉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這些被... [閱讀]
15日,省水利廳、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河長制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美麗河湖名單,杭州市西湖區銅鑒湖等142條(個)河湖入選。至此,浙江省美麗河湖建設五年行動圓滿收官。 2018年5月,浙江省美麗河湖建設行動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美麗河湖建設585條(個),衢江、新安江、富春江、曹娥江、甌江、苕溪等主要江河及其重要支流已基本形成美麗生態廊道。美麗河湖貫通濱水綠道6000余公里,串聯濱水公園、文化節點3390余處。 [閱讀]
根據預測,今年冬季長江中下游大部降雨偏少2至5成,明年春季降雨總體仍然偏少,我省可能出現夏秋冬連旱。省水利廳14日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做好今冬明春抗旱工作,確保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明年春季農業用水需求。積極開展水庫蓄水保水工作,截至11月30日,全省水庫總蓄水量106.52億方。 通知要求各地密切關注群眾飲水困難情況和冬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旱情,加強水利工程蓄水保水,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生態等用水需求,做好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細化江河湖庫塘壩抗旱用水調度,完善冬春抗... [閱讀]
近日,安徽省住建廳、省發改委聯合印發《安徽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访鞔_,到2025年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到2030年,城鄉建設方式基本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到2060年,城鄉建設方式全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美好人居環境全面建成。 綠色低碳城市 力爭2024年縣城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方案》要求,全省開展綠色低碳城市、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園林城市建設。推動組團式發展,組團內平...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