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曾慶發像往常一樣,向遠處的湖面遠眺,望著湖中如白雪般的星星點點,嘴角不自覺上揚。“看那邊,翅膀處有黑羽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近期在我們濕地保護區內觀測到的有3700多只!”
看到聚集在湖區的鳥兒越來越多,曾慶發顯得格外興奮。然而就在3個多月前,他還曾為今年候鳥的越冬情況憂心忡忡。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出現旱情,鄱陽湖的水位快速下降、大片洲灘裸露。不少人擔心,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和國際重要濕地,每年承載數十萬只候鳥越冬的鄱陽湖,如何繼續為遠方來客提供庇護所?
接下來的幾個月,沿湖各地的候鳥保護工作者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為候鳥打造適宜的棲息地,最重要的是要有水。今年我們提早采取了相應措施,在湖水相對充沛的季節,提前在子湖泊內攔蓄湖水。”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胡斌華說,“現在這些水面成了候鳥越冬的‘天堂’。”
據基層保護工作者介紹,水分的滲透性和連通性使周邊區域濕地干裂狀況得到緩和,為多種越冬候鳥棲息覓食營造了適生空間。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最新的鳥類調查數據顯示,工作人員11月在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53種,492591羽次,其中冬候鳥占71%,數量與10月相比上升明顯,代表著越冬候鳥已經陸續抵達保護區并趨于穩定。
11月下旬,江西省陸續迎來幾次較為明顯的降水過程,受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12月初的鄱陽湖日漸“豐滿”。截至12月2日上午8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回升至7.86米。
成群水鳥翱翔湖上,也不斷帶來驚喜: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時隔3年再次發現白頰黑雁,余干縣鄱陽湖濕地生態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繼2016年和2021年之后第三次監測到越冬黑鸛……
每年冬季,在江西鄱陽湖,鶴鳥展翅起舞,天鵝引頸高鳴,雁鴨踏波擊浪,意趣盎然的壯麗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為了留住這樣的美景,我們可不能閑著。”為了守護候鳥安然越冬,曾慶發又朝深湖巡去。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12月7日,陜西省召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為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自然資源力量”主題新聞發布會,省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雷鳴雄介紹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工作成效。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秦嶺生態保護力度,目前秦嶺核心保護區的99%、重點保護區的74%、一般保護區的22%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目前,我省秦嶺區域169個退出礦業權礦山恢復治理0.41萬畝、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0.98萬畝、生產礦山恢復治理1.81萬畝。省自然資... [閱讀]
12月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通過線上視頻會議方式,向新聞媒體公布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近年來,積極推進試點建設,著力加強和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保護體系日臻完善、監測機制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區、水源涵養戰略區,獨特的生態區位決定了祁連山生物多樣性的鮮明特征,且生物多樣性高原特征凸顯。祁連山生態系統完整而多樣,是我國32個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具有豐富的... [閱讀]
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郭香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 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林草局供圖) 據介紹,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包括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涂、內陸灘... [閱讀]
6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生效施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目前,重慶已建成濕地自然保護區10個、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1個、濕地公園26個、市級重要濕地3個,初步建立了濕地保護體系。 近年來,重慶市緊緊圍繞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目標,出臺《重慶市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頒布實施《重慶市濕地保護條例》,完善《重慶市濕地名錄管理辦法》《重慶市市級濕地公園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制度...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