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環保  >> 查看詳情

        從“北京藍”到“雙碳綠”:京津冀協同的八年之“養”

        來源: 新華社   日期:2022-02-17 12:01:36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記者倪元錦)“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世界首創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現場,詩意的口號格外醒目。該工程是世界上首個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把張家口的清潔能源輸送到北京。正在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首屆100%使用綠色清潔電能的奧運會。
          壩上一場風,從春吹到冬。作為生態脆弱地區,壩上是風沙進入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特別是深度推進大氣治理,取得突出成效。
          從開始系統治理PM2.5的2013年起,公益人士鄒毅每天給北京天空拍照片。他用圖片記錄的,是北京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在河北,同為攝影愛好者的市民王汝春從2014年開始每天給天空拍照,將文件夾取名為“追蹤霧霾”。
          “污染嚴重時,別說遠處,對面的樓都看不清?,F在,照片里的灰蒙蒙越來越少,藍色越來越顯眼。”王汝春說,自己早已將文件夾改名為“追蹤藍天”。
          在天津市薊州區城北大興峪礦區,近年來,鳥兒的啼唱取代開山采石的轟鳴,煙塵彌漫的空氣變得清爽,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創面披上“綠裝”。
          2014年2月以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及三地雙邊協議的簽署,環境保護合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特別是在大氣治理領域,三地踐行“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在燃煤治理、工業減排、機動車油品升級、散亂污企業關停、執法聯動、標準統一、預報預警會商等領域,有諸多實踐。
          為解決“心肺之患”,近年來,北京市聚焦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動,頒布實施了幾十項地方標準,通過壓減燃煤、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企業污染、整治揚塵等舉措,藍天保衛戰取得明顯成效。
          天津依托“雙城雙港”整體布局,在企業搬遷調整過程中同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鋼鐵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河北壓減全省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和焦化等過剩產能,對城市主城區企業實施“退城搬遷”,提高標準實施工業污染治理,推進保定、廊坊、張家口和秦皇島的鋼鐵產能退出。
          數據顯示,在區域空氣質量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有利的情況下,2021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達國標。北京冬奧會部分項目舉辦地張家口,在2020年至2021年連續兩年實現了各項污染物指標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年以來,三地攜手發力,調結構、促轉型、完善立法、加強監管、科技助力、產業升級,在生態領域采取多種手段。從前幾年的霧霾鎖城,到如今藍天白云成為常態,京津冀三地“呼吸之變”折射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
          空氣質量改善不是為了冬奧會短期目標,而是為了改善人民福祉,藍天也不是京津冀的唯一亮色,“十四五”時期,北京正大跨步邁向雙碳目標,實施綠色北京戰略。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于建華介紹,2021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實行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機制,深化碳市場建設,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據了解,北京“十四五”生態規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整體性推進,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注重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深化本地和區域協同共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新聞

        • 我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萬億元

             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施工現場,數十臺國產大型盾構機正在加速掘進。“目前工程建設已過半,已貫通10多段輸水隧洞,力爭2023年底實現提前通水。”工程建設負責人杜燦陽介紹,工程總投資353.99億元,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將有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用水需求。   一道道大壩橫亙江河,一條條管道攀越山嶺,一座座水庫攬山擁水……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戰略性重大水利工程... [閱讀]

        • 用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近日,水利部印發的《2022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資源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維系環境質量、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進一步規范和嚴格水資源管理,是構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治理體系的“基石”,... [閱讀]

        • 北京冬奧會排放的碳是怎么被“中和”的?

             “綠色辦奧”的理念讓北京冬奧會著實火出了圈!各種“綠”科技讓人應接不暇,也令不少外媒直夸“了不起!”    開幕式上主火炬出乎意料地變“小”,目的卻是為了低碳、環保;“立春”“SPRING”“迎客松”等煙花字樣驚艷世界,焰火彈藥也均是高科技環保產品。冬奧組委辦公區改造自原首鋼園區... [閱讀]

        • 能源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推進能源領域“雙碳”工作,需要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創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是能源領域推進“雙碳”政策的頂層設計,將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科學有序推動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保障。全文主要有以下五大亮點:   一是緊緊以“雙碳”目標為導...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