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gca8w"></track>
      1.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經  >> 查看詳情

        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翻番 部分項目“建而不用”待破解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日期:2023-02-20 10:07:49  責編:娟子 劉玉輝 
        分享:

           870萬千瓦,這是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與2021年底的超過400萬千瓦相比實現了翻番。當前,我國初步建立新型儲能行業管理體系,地方政府和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建設新型儲能積極性高漲。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整體還處于從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的階段,部分儲能項目“建而不用”問題待破解。業內人士建議,未來應優化儲能配置和調運方式,完善市場機制,提升儲能利用水平。

          新型儲能行業發展快速

          2月14日,山東泰安,總投資15億元的中儲國能300MW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開工建設。肥城市把鹽穴儲能納入為五大主導產業鏈條之一,正加速推進包括中儲國能300MW在內的4個項目,建設千兆瓦級的鹽穴儲能調峰基地,助力泰安打造“儲能之都”。

          在“雙碳”目標下,近兩年我國新能源裝機急劇增長,但風電、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特點,現有電力系統要接受和消納大規模、高比例、波動性強的風電和光伏發電,亟需大力發展各類儲能以彌補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缺口。

          “較之于傳統的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響應快速靈活、應用場景多元,與抽水蓄能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在不同的場景中解決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時帶來的強隨機性、高波動性等問題。”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近日表示。

          根據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上報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

          “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態勢明顯。”劉亞芳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占比2.0%、液流電池儲能占比1.6%、鉛酸(炭)電池儲能占比1.7%、其他技術路線占比0.2%。

          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術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占比分別達3.4%、2.3%,占比增速明顯加快。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政策加碼 各方布局熱情高

          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政策、技術、資本的多方合力。

          近一年多來,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開發建設全國新型儲能大數據平臺,初步建立了全國新型儲能行業管理體系,統籌推動全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目前,全國所有?。▍^、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不同程度開展新型儲能發展政策研究。

          技術突破和經濟性提高,則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國家新型儲能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術和措施不斷完善。

          劉亞芳介紹說,儲能用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10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約50%,目前已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鏈;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發展迅速。盡管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增長,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流的儲能電池系統成本仍呈下降趨勢。新型儲能行業整體處于從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的階段,并逐步形成產業化體系。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加大新型儲能發展研究力度,制定專項規劃或在相關能源規劃中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通過開展省級試點示范、制定補貼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動新型儲能發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此前發布的《新能源配儲能運行情況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規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發展目標合計超過6000萬千瓦,是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2025年達到3000萬千瓦目標的兩倍。

          各種投資主體對于新型儲能的投資也是熱情高漲。據不完全統計,2023開年以來,儲能行業迎來新一輪擴產高峰,產業鏈上下游近20家企業宣布最新儲能項目建設規劃。擴產企業中,電池企業和儲能系統集成企業占比最多。

          破解“建而不用”等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場環境變化、行業標準缺失等因素影響,當前部分儲能項目盈利水平不高,存在“建而不用”等問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介紹說,近年來光伏電站按容量以某一比例配置儲能作為輔助消納與支撐電網的措施,成為電站開發建設的前置條件。在儲能商業模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強制配儲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負擔。據企業測算,按照100MW項目配置10%/2h儲能系統的要求,電站端成本將增加不少于0.3元/瓦,在此基礎上,每增加10%的儲能比例,電站成本將增加約0.3元/瓦。

          相關部門也已關注到這一問題。“光伏強制配套產業、配置儲能現象仍時有發生,尤其是儲能建而不用、光伏參與電力市場的收益風險加大等。”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熊敏峰透露,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優化儲能調度運行機制,著力解決“建而不調”的問題。

          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認為,要因地制宜配置儲能規模和型式,健全儲能設施運行機制,建立“統一調度、共享使用”的協調運行機制,優化儲能電站并網運行控制策略,提高儲能利用效率。

          加大科技創新與運維管理、完善市場機制也至關重要。蔣德斌建議,各地方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相關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保障新型儲能更好地融入電力市場;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機制。通過價格信號激勵市場主體自發配置儲能資源,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儲能建設。理順各類靈活性電源電價機制,出臺容量價格政策,盡快完善新型儲能商業模式,促進新型儲能、靈活性煤電、抽水蓄能等各類靈活性資源合理競爭。(王璐)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生活消費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中國生活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生活消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中國生活消費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中國生活消費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中國生活消費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 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中國生活消費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zgshxfw@126.com 手機: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關新聞

        • 新一代金屬支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問世

             2月18日,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屬支撐商業化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品在山東濟南發布。該產品的熱電聯產效率高達92.55%,創造了大功率SOFC熱電聯產系統效率全球最高紀錄。該技術由國際權威檢測機構TüV南德的歐盟CE認證,由濰柴集團研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主席凌文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維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等專家現場見證發布。   SOFC屬于第三代燃料電池,據專家介紹,SOFC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發電效率最高... [閱讀]

        • 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進入全面試產階段

             2月12日,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投料試車成功,這標志著廣東石化打通煉化一體化項目全流程,進入全面試產階段。   據介紹,該煉化一體化項目每年可加工原油2000萬噸,生產乙烯產品120萬噸、芳烴產品260萬噸。項目投產后,將帶動完善粵東地區石化產業鏈,助力當地加快建設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閱讀]

        • 力爭今年煤炭產量超13.65億噸 山西堅決完成電煤保供任務

             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23年山西省能源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山西煤炭增產不低于5%,力爭達到13.65億噸以上,堅決完成國家下達的電煤保供任務。   據介紹,2022年,山西實現煤炭產量13億噸,全年新增產能1.269億噸;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62958萬噸,簽約率101.5%;外送電量1464億千瓦時,增長18.5%,支持全國22個?。▍^、市)。目前,山西煤礦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按照“穩煤優電、增氣上新、降碳提效”要求,今年山西將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 [閱讀]

        • 全國首個批量化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項目開工

             日前,福建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這是全國首個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的項目。風電場位于漳浦縣東南側海域,中心距離海岸線32.8公里,場址面積約22.9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達400兆瓦。   三峽集團漳浦海峽公司副總經理龔匡敏說,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場通常采用單機容量為10兆瓦以下的機型。漳浦二期項目將首次批量化使用超大單機容量機組,風機的單機容量越大,發電效率更高,海域占用面積也會減少,開發和運維的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項目計劃于今年8... [閱讀]